close


皇帝人人想做,除了出身好之外,另一個法子是搞革命。自古以來,這個職業競爭者眾。平和時代跟自己弟兄叔姪爭,混亂時期跟其他梟雄英雄甚至其他民族爭。君不見,一將功成萬骨枯,這個地位是踩著多少人的鮮血上去的。


 


所以能做到皇帝已經很不容易了,有人居然做了兩次,若不是前無古人,也算後無來者了。(溥儀另當別論,當魁儡未掌實權)


 


這人就是朱祁鎮,明英宗。


 


明朝從朱元璋創建開始,歷經建文朝、永樂朝、洪熙朝、宣德朝,到英宗已有六十幾年的歷史了。從初期的百廢待舉,到永樂盛世、仁宣之治,民間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,整個大明朝到了鼎盛的狀態。朱祁鎮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,接下大明朝的。


 


朱祁鎮的父親明宣宗朱瞻基,雖有仁宣之治之稱,其父親明仁宗朱高幟之得位也與他這位「好聖孫」有關,但他破壞祖制,教導太監念書,卻是導致整個大明朝差點如宋朝般要偏安江南的關鍵。


 


朱瞻基在位十年,得年36歲,英年早逝,整個天下交給朱祁鎮時,朱祁鎮僅9歲。幼齡登基,與康熙一樣有個好祖母,張太皇太后,得以在正統初年抑制宦官王振的氣焰。張太皇太后在世時幾次懲戒王振,有次還作態要殺了王振,可惜終究存了仁心,放過王振,為日後的土木堡之變埋下引線。


 


王振,並非幼齡入宮作太監。因在家鄉屢試不中,成年後才淨身入宮。被宣宗指定為太子伴讀,陪伴著朱祁鎮成長。很多時候,王振取代了宣宗父親的角色,教導朱祁鎮、給朱祁鎮說些軼聞,朱祁鎮甚至尊稱王振為先生,將對父親的孺慕之情,一股腦兒地給了宦官王振。


 


正統七年,張太皇太后薨逝,大明朝的噩夢開始了。王振最懼怕的張氏既已離世,首輔三楊也相繼凋零,王振擅權的時代來臨。英宗凡事只聽王振,朝野百官沒人敢得罪王振。王振貪汙、攬權,百官進京都要進獻,若沒打點好,遭王振刁難是常有的事。于謙因「兩袖清風」,亦曾遭王振打壓。王振好大喜功,肚子裡卻沒半點本事,因而造成了正統14年的土木堡之變。


 


自古北征多是選在上半年,以不擾農為主。況且北方天寒,入秋後就十分難耐。可惜王振是個胸無點墨卻夜郎自大的人,於7月酷暑一時興起慫恿英宗親征,兩日後就出發。五十萬大軍的軍備、軍糧,全都沒有準備就緒的情況下,像兒戲般浩浩蕩蕩的出發了。抵達大同時,聽說前方打了敗戰,心一慌,又急著撤退。撤退時又想著要回家鄉炫耀,走到一半又突然想到自己搜刮多年在家鄉置產,莫不要被大軍踩壞,又帶著大軍繞路,走到了土木堡,大家力主趕快入城以策安全,王振卻因運載自己私人物品的車馬未到,堅持在土木堡紮營。一場驚心動魄的災難,竟全因王振這樣一個小人,50萬大軍一夕覆滅,大部分隨行官員殉職。唯一可安慰的是王振也在此一役被將軍樊忠所殺。


 


事件的結果就是也先俘虜了明英宗,打算來個奇貨可居,好好要脅大明朝。也先這方面是沾沾自喜,明朝呢?天子被擄,當然急如鍋上蟻。為斷也先奇貨可居的貪念,眾臣擁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祈鈺登基為皇帝,郕王初不願,于謙以並非私心勸說,朱祈鈺才登基為景泰帝。「初,大臣憂國無主,太子方幼,寇且至,請皇太后立郕王。王驚謝至再。謙颺言曰:「臣等誠憂國家,非為私計。」王乃受命。


 


若沒有土木堡之變,沒有英宗被也先俘虜,那麼那時封號為郕王的朱祈鈺就能當一輩子富貴閒人,開開心心的度過他平庸的一生。無奈老天像要試煉朱家天下似的,硬是把做皇帝的機會憑空掉下來給朱祈鈺。這可是別人爭破頭都想要的職業,但一開始,朱祈鈺卻是十分不願意。他懦弱沒有主見,甚至還是個未成熟的孩子,卻要他接下可能破碎的江山。在還未登基前,朝臣們當庭打死王振的黨羽左順門事件,朱祈鈺都只想要逃走,遠離這紛亂的一切。是于謙奮力擠到郕王身邊,要他當廷下旨殺人者無罪,連袖子都被扯裂了。郕王方攝朝,廷臣請族誅王振。而振黨馬順者,輒叱言官。於是給事中王竑廷擊順,眾隨之。朝班大亂,衛卒聲洶洶。王懼欲起,謙排眾直前掖王止,且啟王宣諭曰:「順等罪當死,勿論。」眾乃定。謙袍袖為之盡裂。」


 


但權力這種東西,是會讓人上癮的,雖然整體狀況不佳,但有于謙幫助朱祈鈺穩定大明朝。在徐有貞「夜觀天象」後建議南遷,是于謙當場斥之;在也先再度南犯時,是于謙主持了北京保衛戰,下令剩餘的老弱殘兵10萬人力守九門,並以連坐法規定「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,斬其將。軍不顧將先退者,後隊斬前隊。」,並親自督戰首當其衝的德勝門終至大獲全勝。慢慢的,朱祈鈺嚐到了權力的滋味,他不想要他的哥哥太上皇朱祁鎮回國了,他也不想要他哥哥的兒子當太子了,他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驚謝至再,不願登基的郕王。


 


所以一年後也先送回朱祁鎮,朱祁鈺下令軟禁其兄於南宮。並砍掉朱祁鎮唯一可乘涼的大樹,廢掉朱祁鎮的兒子時為太子,打算千秋萬世,由自己的子孫世世代代繼承帝系。


 


如果一切如朱祁鈺所願,那于謙可能就不會死於非命了。但,事與願違,朱祁鈺的兒子朱見濟於被立為太子後一年夭折,太子之位懸空,再加上景帝好房中術,漸漸把身子搞壞。景泰8年,景帝病重,終於到了扭轉命運的那一刻。


 


曹吉祥、石亨、徐有貞聯手搞了一齣奪門之變,讓朱祁鎮重登帝位。重掌帝位的朱祁鎮,首要事項就是秋後算帳。據說朱祁鎮本不願動于謙,但奪門派說,如果不責于謙,則奪門一舉師出無名。於是大家開始找碴,卻發現于謙居然行事光明磊落,無碴可找。最後只好以「意欲」迎立外藩為帝之名,判了于謙死罪。這與岳飛的「莫須有」罪名同為千古奇冤啊~~~


 


判死刑後的于謙,照例要抄家,但于謙真的兩袖清風,真的家徒四壁。錦衣衛僅發現于謙慎重的鎖著景帝所賜蟒衣及劍器。


 


朱祁鎮死後,兒子成化帝繼位,終於替于謙翻案:『在先帝已知其枉,而朕心實憐其忠。』但英雄于謙根本不在乎,就如同青年于謙所寫的石灰吟


 


千槌萬擊出深山


烈火焚燒若等閒


碎骨粉身全不怕


要留清白在人間


 


綜觀明英宗朱祁鎮一生,他的人格特質讓人如沐春風,所以有錢皇后對他至死不渝,即使身陷也先囹圄,也獲得也先弟弟的友誼,他更廢除了殉葬制,因此拯救了無數的宮女妃嬪。但他人生有兩大污點,一為寵幸王振,導致土木堡之變,另一即為宰殺忠臣于謙,讓無數世人心寒。


 


 


註:兩朝天子之名取自林佩芬女士所著同名小說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